《成功学》、《创新学》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
《成功学》、《创新学》是我校为推行成功素质教育而特设的非专业素质核心理论课程。为加强课程建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特制订此方案。
一、教学形式
《成功学》、《创新学》各计划36学时,各2个素质学分。课程教学的基本形式为专题式教学,2门课程各设置6-8个专题,每个专题4-6个左右学时。专题设置见附录一。
二、师资队伍
以竞聘形式,面向全校教职工特聘任课教师,作为两门课程的基本力量。每个专题拟聘任1-2名教师,每个教师担任一个专题的教学任务。教师竞聘办法见附录二。
三、课程管理
将课程准备与实施中的备、教、辅、改、考、研各个环节纳入规范化管理程序,并进入督导环节。到课率等数据不计入非专业素质教育学院统计范围,采取特殊形式在督导简报中反映。
考虑到这两门课程任课教师构成的特殊性,为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管理,建议在非专业素质教育学院成立“成功素质基础理论教研室”。配备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各一名,除分别担任一门课程的教学(一个专题)外,履行与其他教研室主任、副主任相应的职能,并享受相应的待遇。承担各专题教学的所有教师,均需接受该教研室与课程相关的业务协调和管理。
四、教材建设
分两个阶段进行教材建设。第一阶段,在没有教材(成功学)或尚无合适教材可供选用(创新学)的情况下,先由担任各专题教学的任课教师提供讲义,由教研室汇总编印,发学生临时使用;第二阶段,着手编撰和正式出版适应我校特色的教材。
五、课程考核
课程结束后以撰写小论文的形式实施考核。考核性质为考试,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时间4学时。各专题给出1-2个选题,集中整理后在考场向学生提供,学生依据选题范围有选择作答。
附件一:《成功学》、《创新学》课程专题设置
附件二:《成功学》、《创新学》任课教师聘任办法
附件三:《成功学》、《创新学》课程教师申报表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教务处
二??八年六月二十日
附件一
《成功学》、《创新学》课程专题设置
| 专题序号 | 《成功学》 | 《创新学》 | 
| 专 题 | 课时 | 专 题 | 课时 | 
| 1 | 成功学基本问题 | 4 | 创新学基本问题 | 4 | 
| 2 | 观念与成功 | 4 | 创新行为个性分析 | 4 | 
| 3 | 品格与成功 | 6 | 创新性思维(一)(概说) | 4 | 
| 4 | 能力与成功 | 6 | 创新性思维(二)(训练) | 4 | 
| 5 | 方法与成功 | 4 | 创新力(一)(概说) | 4 | 
| 6 | 知识与成功 | 4 | 创新力(二)(开发) | 4 | 
| 7 | 失败因子的消除 | 4 | 创新技法 | 4 | 
| 8 |  |  | 影响创新的障碍 | 4 | 
|  | 考 试 | 4 | 考 试 | 4 | 
|  |  | 
附件二
《成功学》、《创新学》任课教师聘任办法
为打造我校《成功学》、《创新学》任课教师团队,逐步形成与完善具有我校特色的《成功学》、《创新学》课程体系,学校决定在全校特聘《成功学》、《创新学》任课教师。
一、聘任对象
有志于在我校兼任《成功学》或《创新学》课程(担任其中某一门课程的某一专题)教学的全职教职工,不分专业,不论职称,均可推荐或参与应聘。
二、聘任条件
推荐或应聘对象需具备以下条件:
1.熟悉备、教、辅、改、考、研等基本教学环节,具备组织与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功;
2.对拟担任的某一门课程某一个专题有一定的研究和见解,并能独立完成相关专题的教学;
3.能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4.能有效开展互动式、研究式、启发式等教学。
三、聘任程序
1.单位推荐或个人申报(填写推荐表,见附件三,提出教学基本思路);
2.组织专班初审,根据推荐或申报人数和拟承担的专题调整任务分工;
3.学校教学委员会专题审批;
4.通知特聘对象进入教学准备。
四、相关事宜
1.任课教师基本待遇:兼任《成功学》、《创新学》课程教学任务教师,无论属专职教师岗位,或是行政等其他岗位,所承担的任务不受最高课时量限制,均以相应职称按新开课标准加合班系数全额计发课酬。
2.对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①教师的备、教、辅、改、考等环节规范按学校教学管理规定执行;②接受教学督导及评教评学;③积极参加非专业素质教育学院成功素质基础理论教研室组织的有关业务活动,并接受其与业务活动相关的协调与管理;④经学校终审后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需按时提交讲义(大纲)。
3.学校希望各单位积极推荐,鼓励和支持教职工积极参加应聘。
附件三
《成功学》、《创新学》课程教师推荐表
| 姓 名 |  | 性 别 |  | 籍 贯 |  | 
| 出生年月 |  | 进校时间 |  | 现任职称 |  | 
| 最终学历及学位 |  | 所学专业 |  |  |  | 
| 所在单位及职务 |  | 
| 主要教学经 历 |  | 
| 主要教学特 长 |  | 
| 推 荐 主要理由 |  | 
| 拟选课程及专题 | 首选意向 |  | 
| 次选意向 |  | 
| 所 在 单 位 意 见 | 年 月 日 | 
| 学校教学委员会 审批意见 | 年 月 日 |